登录 | 注册 诗人档案首页
邵红霞
邵红霞的诗词

澎湃的古韵 涌动的情潮 ---孙湘平的<与唐人相握>随感(1)

发布时间:2015/12/6 22:36:28      0阅读数: 272

 最初知道德惠诗人孙湘平是因为喜欢他的律诗和词,尤其他的绮怀诗词最为打动人,句法秀奇、情真意切,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以绮怀作品为胜,但是却总难以改变在人们心目中的这个印象。乃至熟悉了他以后才知道,其写旧体诗词在后,学写新诗在前。读其新诗作品,竟然也古意悠然,韵律唯美,情意深浓--难怪他的古体诗词写的那么好,即使在写新诗的时候,也有着那样一种优美的意境。该特点,在他的《与唐人相握》八首组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卫星云图看出

你那里正是泥泞的季节

秋池

早已被夜雨涨满

溢出的水涓成泪河

淹没了多情的诗人

 

你还暂住

风雨飘摇的茅屋

案头的孤烛

摇曳冰冷的等待

问君归期

是否要小住巴山

思念

又长了一节

 

    李商隐的诗历来以晦涩唯美闻世,特别是他的《无题》中好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更是叫人读来满口余香。这首《夜雨寄北》短短二十八个字,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作者正是从后两句入手,开始便将读者带进了一种秋风苦雨的思念情绪之中。巴山距离诗人所在的松花江畔距离是不近,但是借助现代的通讯工具,却通过卫星云图让诗人了解了巴蜀之地的天气状况。一反李义山原诗的状况,当时他是在巴山的雨夜思念着远方的妻子,而作者却从自己的角度放纵想像,让诗情飞向了夜雨中的巴山蜀水,前段想像出门在外的好友抑或是亲人借居他乡的境况,将一种惦念,委婉的表达出来;后段更是梦魂远至,似乎已经看到了亲友此时此地的一切,风雨飘摇的茅屋、案头风中孤独的蜡烛……虽然这些不过是李商隐诗中情形的转译和描摹,却已与千年后松花江畔的诗人自然融合,仿佛是两个人穿越时空隧道形成了一种神交,让人们随着他们的笔触和对话,进入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感受之中:或许诗人所思念的就是那个在夜雨中孤寂着、惆怅着、思念着的李商隐吗?此刻,读者思念的情绪,随着那人不定的归期,也悄悄的拔节了……

诗歌的创作需要充分的艺术想像力。诗人总是善于抓住灵感瞬间的一点火花,引伸开来,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艺术地再现历史图景,展现真挚的情感,表达一种向往与心境。这首诗借助唐人名句,多少有些取巧,因其原诗中的意境不但深远,更有很深的内涵。但是这首诗又绝对不是用白话文照翻原文,而是在原诗的基础跟深刻、透彻的表达了自己心中更深的情愫,唐人的诗成了一条延续的射线,那情成了一个贮藏量极大的情感源,从久远的唐朝,以光年的速度,一直放射到今天,一直照射到松花江畔那个身材瘦削却又情怀灼热的诗人的心中,得以再次复活。

读此美文,笔者不免也手痒起来,随着诗人诹几句出来相赠:

 

隔着网络

你将千年前那场夜雨

滴滴点点的敲送过来

告诉我曾经的秋池

已经干涸成凝望的泪眼

你是不是已记不清

那个雨夜里

匆忙咽下的话头

我若有所思时

却突然停电

 

习惯的在西边的窗前

点燃一支红色的蜡烛

红红的火焰

提醒我一个古老的承诺


0条评论诗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