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诗人档案首页
陈迹
陈迹的诗词

数学+诗歌 = 1+1>2

发布时间:2018/5/11 10:06:45      0阅读数: 172

         数学+诗歌 = 1+1>;2

                           /陈迹

 众所周知,“数学”是最冷静的科学,“诗歌”是最热情的艺术,“数学”与“诗歌”:一个冷静,一个热情;一个严肃,一个活泼;一个理性,一个感性. 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在两条道上跑的车。如果我们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认识诗歌,就会发现诗歌的别样美丽;如果我们从诗歌的角度来欣赏数学,就会发现数学的别样精彩. 当我们深入数学领域并用诗歌的角度来欣赏数学时就会发现:数学,如诗般美丽!

     大作家雨果说:想像就是深度,没有一种心理机能比想像更能自我深化…,数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到了想像,在圆锥曲线、对数、概率、微积分中想像都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郭沫若先生也曾地呼吁,不要把想象让诗人独占了.其实科学和科学家更需要想象我不不佩服我们的航天科学家们的“嫦娥奔月”、“太空站”的建立等等,这些所谓不可能的“想象”如今正在实现.

一、诗歌中的数学

略举几首如下:

 1. 宋朝邵雍的《蒙学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乾隆皇帝的《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3.(清)李调元:

         一名大乔二小乔, 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包粉, 打扮八九十分娇。

4.宋代女诗人朱淑贞有一首不见数字的数字诗《断肠谜》:

          下楼来,金钱卜落;  (一)

          问苍天,人在何方;  (二)

          恨王孙,一直去了;  (三)

          詈冤家,言去难留;  (四)

          悔当初,吾错失口;  (五)

          有上交,无下交;    (六)

          皂白何须问;        (七)

          分开不用刀;        (八)

          从今莫把仇人靠;    (九)

          千里相思一撇消。    (十)

  5.用于书信中的数字诗:

     更有味的是数字入信表达凄美的故事。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临行时说好三四个月就回来接卓文君,结果五年不归,其实司马相如了休妻另娶的想法于是写信含蓄来表达此意,信上只";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八九十百千万";十四个数字。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七";出现了两次,由于";七";与";妻";同音,显然司马相如有妻另娶的意思。于是,她满含悲愤,写了一首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收信后自愧,便回心转意并百年之好.

 

二、数学人的诗歌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自幼热爱旧体诗词,读过许多文史书籍。他把诗词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靠它来调剂生活。曾有诗集《原上草集》问世。其序曰:

筹算生涯五十年,纵横文字百余篇,

如今老去才华尽,犹盼春来草上笺。

数学家李国平不仅是中国的“复分析”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其诗集《李国平诗选》199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序言则是苏步青的一首颂诗:

名扬四海句清新,文字纵横如有神。

气吞长虹连广宇,力挥彩笔净凡尘。

东西南北径行遍,春夏秋冬人梦频。

拙我生平偏爱咏,输君珠玉得安贫。

谷超豪数学院士曾在80高龄时题诗曰:

学海茫茫欲何之,惜阴岂止少年时。

秉烛求索不觉晚,折得奇花两三枝。

李尚志在数学建模方面很有研究,非常重视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的作用,他曾作有“咏数学模型”一诗,概括这种观点:

数学精微何处寻,纷纭世界有模型。

描摹万象得神韵,识破玄机算古今。

岂是空文无实效,能生妙策济苍生。

经天纬地展身手,七十二行任纵横。

数学如果把所有的推理奇妙地组合在一起,指向一个伟大的结论时,是那样鲜明生动,像蜿蜒的山路,石缝的清泉. 唐诗、宋词是一片璀璨的文学天空,为我们留下数不尽的艺术星辰,而数学则如同穿游在其间的陨石,虽来去匆匆,却不失为一幕瑰丽的风景. “寓数于诗,融诗于数”,使我们所得到的应该比二者分开时要多得多,这便是1+1>;2的道理.

 

三、分析数学与诗歌的存在共性

我们认为,数学与诗歌的共性有如下几点:

1、数学研究的理念如同诗歌的创作;

  (在“选意”上“求解”,在求解中“选意”)

2、和谐与简洁是数学和诗歌共同的追求

(增大思维量,减少计算量).

3、数学中的“对偶”与诗歌中的“对仗”有“异曲同工”之妙.

   (数学中的恒等式原理)

4、数学和诗歌的创作都需要有丰富的直觉和想象

(直觉在“意象”上,想象在“抒意”上)

5、数学研究和诗歌创作都需要有美感.

(数学中的图形美、对称美、展示美、思维美等与诗歌中的音韵、节奏、平仄、格式、含蓄等类似.)

 

当然诗歌和数学一样,既不能产生粮食和物质财富,也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更不是出自功利目的而产生的,而是一种思想或方法。一首诗歌与数学一样,可能被没有这种情感体验的人认为淡而无味,只有当处在和作者相同的情境下才可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震,实现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作愁”到“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转变。


0条评论诗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