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诗人档案首页
庐陵沙山人
庐陵沙山人的诗词

盛世重建桐溪古寺题

发布时间:2019/1/19 21:09:52      0阅读数: 267

庐陵源,潭州泉,两部尚书忠襄作记,禅宗重展风采;

荷叶生,茯龙息,一品王侯文正结缘,儒学又传家书。

 

本联主要基于桐溪古寺就其与两位相关的历史名人余靖和曾国藩的渊源史实情况进行撰联。先对“桐溪古寺”、“余靖”、“曾国藩”稍作介绍。

一、桐溪古寺,始建于公元791年(贞元7年),属禅宗青原系下二世。振郎禅师五十来岁进了古长沙城,法眼最终锁定伏龙山,山后桐林茂密、山前流水潺潺、山青水秀、鸟鸣谷应、环境清幽而雅致,是不可多得的修行宝地。振郎禅师身先士卒,率众搬基石、伐木材、一砖瓦磊筑起桐溪寺的前身兴国寺,堪称唐代名刹。在容禅法师的十几年努力下,今重焕光彩。

二、余靖(1000-1064),广东韶关人,原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北宋名臣,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并称“北宋四贤”,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庆历四谏”,政治家、外交家、诗人。

公元1000年生于广东韶关,1024年举进士,1030年考取书判拔萃科第一,先后出任过吉州、虔州、桂州、潭州、青州、广州等偏远地方的地方官。所到之处,亲民善政。

1063宋英宗即位,拜工部尚书。1064年回京述职途次南京,偶染风寒,病重不起,卒于江宁府秦淮亭,享年六十五岁。英宗闻讯恻然,辍朝一日追赠刑部尚书,谥曰,后人尊称忠襄公,著有《武溪集》二十卷传世。

从政期间提出《从政六箴》,以“清、公、勤、明、和、慎”六箴总结从政体验的精粹。欧阳修在《襄公神道碑铭并序》中说:“公之在焉,帝不南顾”。宋仁宗御笔亲题:“风采第一,广南定乱,经略无双”。余靖的后人就以“风采堂”为家族堂号,以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

三、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

1872年,卒于南京,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1873年改葬于善化县(今望城区)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曾国藩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城西南15公里处望城县平塘镇桐溪寺后伏龙山上,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

《曾国藩家书》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有了上面的介绍,对联的内容就基本明了了。

上联:桐溪古寺,源于禅宗青原系下二世,禅宗青原系祖庭在今吉安市青原区青原山净居寺,吉安古称庐陵;古寺在长沙经过几毁几建,延绵1200多年,长沙古称潭州;余靖被后世尊称忠襄公,拜工部尚书,追赠刑部尚书,宋仁宗御赐“风采”,1056年被贬知潭州期间,由于太平兴国寺(今桐溪古寺)増制新建戒坛,应住持邀请为该寺撰写了《太平兴国寺新建戒坛记》一文;时下古寺得以重焕光彩。

故上联为“庐陵源,潭州泉,两部尚书忠襄作记,禅宗重展风采;”

下联:曾国藩,出生在荷叶镇,安息在茯龙山,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相传,当年曾国藩在长沙坪塘训练乡勇时,结识了伏龙山桐溪寺的方丈“宝月法师”,两人十分投缘。有一天,曾国藩登上伏龙山,站在现在墓地所在位置向周遭看去,只见四周山脉于左、右、后成U状围住伏龙山,前面也有一座山峰相望,正应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灵”之说,实在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曾国藩便萌发了将伏龙山作为身后归葬之地的想法,但宝月方丈起初没有同意。后来,曾国藩一再恳求,宝月方丈便与曾国藩盟约,谁先殁谁就安葬于此。结果,曾国藩先走一步,于是便葬在茯龙山了。

曾国藩,作为封建儒学的代表,其《曾国藩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故下联为“荷叶生,茯龙息,一品王侯文正结缘,儒学又传家书。”

源泉对生息,忠襄作记对文正结缘,禅宗对儒学,御赐风采对传世家书,妙哉!


0条评论诗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