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诗人档案首页
张树英|九龙山叟
张树英|九龙山叟的诗词

拗救之浅析

发布时间:2016/10/27 19:37:20      1阅读数: 531

拗救之浅析

一、拗救:

   因为近体诗对格律要求严格,故当律句中出现拗句,就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这种出现坳句又进行补救的方法称为拗救。又因为七言律句只是五言律句的扩展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边我们看到七言律句的基本句型其实就是在五言律句的基本句型前增加了一对声调相反的叠声。所以我们说拗救、考查拗救都是针对五言律句的。又,现在的律句的基本句型出现了可平可仄的地方,在这些位置上就不存在“拗救”的问题了。

   坳句:律句中出现没有按照标准的平仄规律的律句,叫做坳句。

二、拗救的奇活偶定的规律:

    在律句中不是所有的位置都可以拗,而救也是要选适当位置的。即拗救是在奇字处处理的。因为偶数字有成对(出句、对句中偶数字的平仄相反)相粘(邻句之偶数字处平仄相同)之规则,所以拗救不能选在偶数字处,以免影响成对、相粘的规则,那么是否选在奇数字处就没有问题呢?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还要避免出现孤平、三连平或三连仄,为了避免孤平、三连平或三连仄而被迫选在偶数字处也是允许的(下边有列证说明),这时成对、相粘的规则就靠后了。

三、孤平、三连平、三连仄的概念。

    1.孤平:对于孤平的概念现在大体有两个意见:

    一个即以王力先生为代表即:韵句中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时,即为孤平。这个定义有一点儿不明确如,仄仄仄平平就不是孤平。因为,两平相邻就不孤了。归述实例孤平即:仄平仄仄平。引伸到七言则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这个观点被绝大多数人认同。

    另一个是以启功先生为代表所述即:两仄夹一平即为孤平。这个定义并不限于韵句,也不限于五言,七言也包括在内,就是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2.三连平:韵句的尾部出现三个连续的平声字者即为三连平。

    3.三连仄:律句的尾部出现三个连续的仄声字者即为三连仄。

    四.当拗救可能出现孤平、三连平、三连仄时自救和对句救之规则:

    A、孤平自救:

    我们看以下两个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1

    平平仄仄平(2

    按王力先生关于孤平的定义句式(1)不存在孤平,因为他们不是韵句,而以启功先生为代表的定义,句式(1)也可能出现孤平。

    1、若按王力先生定义,句式(2)只要首字以仄代平,就犯“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王力先生定义的孤平就是特指这里。救的方法是:一拗三救,引伸到七言则是三拗五救。

    2、按启功先生对孤平的定义,句式(1)也可能出现孤平。但以启功先生为代表对孤平的定义,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我建议还是按孤平拗救好。这类孤平自救的方式,是以调整其他奇数字或对句拗救的方法来解决。被迫的也可调整偶数字但优先考虑对句救拗的方式来解决。

    对句的解决方法如:

    句式(1)的孤平句:仄仄平仄仄 他的对句是:平平仄仄平 将这对句中的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即平平平仄平谓之“对三救出四”。

    例如白居易《原上草》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另:仄仄仄平仄 也是孤平句。那么把它的对句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即可。称之 “对三救出三”。

    例如孟浩然的《望庐山》诗句: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B.三连平自救(此种自救不被明清理论界认可但唐人多用):

根据拗救的奇活偶定的规律,可知,只有“仄仄仄平平”诗句才有出现“三连平”的可能。那么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平声字不可的情况下候,可将第四个字以仄代平。自救后的句式变成了(仄)仄平仄平 

如梦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其出句便是:  八月湖水平  仄仄平仄平。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三连平”自救方式,在唐代诗人中亦有运用,但后人未定成规。所以这种优先处理三连平而孤平靠后自救句式不被提倡,尽量避免。

    C.三连仄自救:根据拗救的奇活偶定的规律,只有“平平平仄仄”诗句才会出现“三连仄”的可能。自救方法是: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仄声字不可的时候,可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自救后的句式变成了“平平仄平仄”,但是,这样,就与“仄仄仄平平”失对了,但这种失对却是有先例的的。还有: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本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的律句  却成了 仄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这是因为,首句的首字和第三个字均以仄代平从而犯“三连仄”且犯“孤平”,故而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以自救。

    D、全仄拗句的对句救拗。

    例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诗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

   五、格律诗中,满足逢双必反、且非孤平的拗句,就叫做半拗,半拗是容许存在的,可救可不救。

    我的看法:上述讲了拗救的一些基本常识,并不代表作者对拗救的赞赏,其实我是不赞成运用拗救的,以中华文字之博大之丰富,怎么会出现仄处非用平或平处非用仄的情况呢?据说国家级刊物诗刊,是不接受拗救作品的,当然有故意玩拗救的,比如折腰体,则在其外。                                                       

 九龙山叟   2016-2-19


2条评论诗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