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诗人档案首页
张福有 (养根斋)
张福有 (养根斋)的诗词

长白山文化: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发布时间:2015/12/29 17:49:39      1阅读数: 1240

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符号。符号,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

长白山文化可以作为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这是对吉林地域历史文化认识的一个提升和飞跃。长白山文化进入省委、省政府工作决策和全省文化建设总体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文化符号不是自发生成的,需要认真提炼。不宜提文化的“打造”,违背规律,生命力不会很强。

长白山文化符号,不同于“记号”和“信号”。是否有效掌握和控制长白山文化符号,直接关乎国家软实力。

长白山文化符号所蕴含的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精神,就是长白山精神。要增强吉林文化的精神支撑,防止沦为异域的文化屈从体

 

 

长白山文化: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张福有

 

2010年9月27日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长白山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2011年12月5日,孙政才书记在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讲话中提出:“坚持突出特色,进一步增强吉林地域历史文化的影响力。”12月6日,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实施《长白山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整合长白山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2012年2月1日,王儒林省长在省人大常委会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实施长白山文化建设工程。”2012年1月31日,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巴音朝鲁在《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长白山文化建设工程”。

这表明,长白山文化已由十几年的研究层面,进入全省工作决策,转入推进实施层面。其主要任务,是实施长白山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推进长白山文化建设工程。其总体要求,是“整合长白山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长白山文化建设,进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对全省文化工作的总体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形成共识,落实措施,认同长白山文化是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积极组织实施。

一、   地域历史文化不能没有标志性符号

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使长白山文化成为“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使全省长白山文化研究和文化工作者等为之一振,进一步增强了长白山文化自觉与长白山文化自信。同时,也有某些疑虑,需要澄清。

“文化标志不明显是因为没有文化吗?”长期以来,“东陲无文”的偏见根深蒂固。认为东北地老天荒,文化落后。吉林地处东北中部,当然也包括在这种文化落后的范围之内。应当承认,东北文化在很多方面不如中原地区,但并不是什么都不行,更不是没有文化。恰恰这些地域历史文化,是十分宝贵的原生态文化资源。这在开发早的地区已不多见。原生态文化资源,理应有其标志性符号。文化符号不是自发生成的,需要认真提炼。

“吉林文化的标志就是‘土’吗?”曾有一种说法,认为东北文化、吉林文化,就是“土”,而且将其描述为“越土越好”。不应渲染东北文化的“土”。另一方面,一味搞笑,亦非吉林文化的真谛。宋代张耒诗云:“支撑诽笑中,久乃化而糜。”源于黑土地的诸多文化、文艺形式,无论怎么说都是应当珍惜的。应倍加呵护,精心培育,去粗取精,使其健康成长。这是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出发点。离开传统优势,现代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吉林文化无疑要走向世界,而且要以自身的特色走向世界。资源需要加以挖掘、保护。原生态需要加以发现、揭示。形象需要加以提示、认同。保护、揭示、认同,不同于什么“打造”。“打造”,往往是主观意志的产物,违背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生命力不会很强。

“长白山文化能涵盖全省吗?”对于长白山文化,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无甚异议。有的提出“长白山南麓民俗文化”,其实也是长白山文化。有的提出“金达莱文化”,实际也从属于长白山文化。不论是鸭绿江文化、图们江文化、辽河文化,都是成立的,只是其视角和范围有所不同而已。最近听说:西部草原不同于东部山区,东部山区毫无疑问可用长白山文化来概括。而长春、松原、白城,能用长白山文化来概括吗?发此疑问,是好现象,说明有更多的人为此动脑思考了。以长白山为骨骼的吉林省东部山区、中部平原、西部草原的地形地貌,大致定型于1万年前,这期间的文化面貌,没有根本性的阶段差异。长白山文化同样可以涵盖松花江流域的文化形态。松花江源头地带包括延边、白山、通化的部分地区,松花江流经吉林、长春、松原、白城地区。松花江本身就是长白山的产物。四平、辽源属辽河流域,东辽河亦发源于长白山区。这是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再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也不例外。东北史的奠基之作是洪秀全的二十八世祖洪皓的《松漠纪闻》,这本书所记内容多为今松原、白城、长春一带的历史地理和人文掌故。白城、松原常把当地文化称之为松原文化,这也未尝不可。可是一到列举实际例子时,不免又要举夫余、辽、金等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均崛起于长白山地区。夫余的初期王城在“鹿山”即今吉林市龙潭山城一带。夫余的后期王城“西徙近燕”,不是农安,实际是今辽源龙首山城一带。辽金入主中原,是崛起于长白山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向中原的扩展,以新的形态实现中华一统,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文化与东北文化的融合。而长白山的称谓,就始于辽,当时设“长白山女直大王府”、“鸭绿江女直大王府”等。金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开天宏圣帝”。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高度重视长白山祭祀,册封长白山神,封禁保护长白山资源。辽金时期和有清一代,长白山文化、长白山诗词得到空前发展,这是长白山文化在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几个时期。

由上可见,可以用长白山文化来概括吉林文化,而且应有其标志性符号。

二、吉林地域历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就是长白山文化

吉林地域历史文化,是从空间和时间上来概括吉林文化。这相对于笼统地谈论文化或吉林文化,无疑是个很大的进步,但还不彻底,并未到位,没有概括出吉林地域历史文化的符号特征。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地域历史文化。就东北三省而言,辽宁有辽宁的地域历史文化,吉林有吉林的地域历史文化,黑龙江也有黑龙江的地域历史文化。不同的地域历史文化,可以也应该有不同的地域历史文化符号。辽宁的地域历史文化,多被概括为辽海文化。吉林的地域历史文化,多被概括为白山文化。黑龙江的地域历史文化,多被概括为黑水文化。三省的历史文化丛书分别称为:《辽海丛书》、《长白丛书》、《黑水世居民族文化丛书》。辽海、白山、黑水,已被约定俗成为东北的总体指代。同样,辽海文化、白山文化、黑水文化,也可以成为三省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将长白山文化作为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这是对吉林地域历史文化认识的一个提升和飞跃。

《易经》中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是文化的人,而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符号。符号,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它来源于规定或约定成俗。符号,形式简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很强的指代魅力和标识功能。作为人们用共同的约定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符号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对象的实质性意义。在这些表述中,某种可以感觉的东西,就是对象的表现及其本质意义。

长白山文化之所以可以作为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是由符号不同于“记号”所决定的。所谓“越土越好”为什么不能成为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基于所谓“越土越好”,是“记号”,过于机械,不具有抽象性。而符号,则属于由特殊抽象到一般的一种认识形式和归纳成果。长白山文化,是吉林地域范围内历代人们已经形成并认同的一种分离和组合各种联系的文化能力。例如,“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吉林传统文化现象:诗词、说部、二人转,吉林特色自然风光:天池、雾凇、冬捕鱼,吉林历史人文掌故:楛矢、石砮、海东青,等等,之所以能构成长白山文化标志性符号中的重要元素,是因为这些不同的活动都是长白山区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都有一种共性,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创业。长白山文化,本质上是创业文化。“闯关东”,说到底,也是一种创业行为。创业精神,是长白山文化符号的灵魂。透过这些基本元素和基本符号就可看出,各种活动的相互联系,均未脱离长白山区创业活动总体的标志性的统一符号。只有具备了一系列有关创业文化的符号体系,才能揭示和认识这些活动的表现和价值。从更深一层考虑,科学的文化符号,又是构成科学理念的重要元素,是引导人们突破自身的生理需要和功利限制,找到更高目标和前进方向的有效途径。

长白山文化之所以可以作为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是由符号不同于“信号”所决定的。长白山有狭义、一般意义、广义之分,长白山文化也一样。我们所说的长白山文化,应当是广义的大文化。所谓“吉林西部不属于长白山文化”之疑虑,就是未从长白山文化是广义的大文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致。长白山总领东北亚,从这个意义上说,长白山文化也可以说是对东北文化的一种标志性概括。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这也符合符号的普遍性与多变性的统一。所谓普遍性,是指符号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无数的特殊的状况,而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标识,具有相对稳定性。每种事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称,而这个名称又能从各种事物中找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是人类符号系统的一个最大特点。这个普遍性,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同时还具有多变性。符号并不僵化,是很灵活的。隋炀帝的“清歌凯捷丸都水,归宴洛阳宫”,作为一种歌声,可以看作是一种信号,从中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征战获得某种胜利。可是这远远不够。这仅是《纪辽东》中的两句,一首《纪辽东》有八句,是由“七言五言”交叉组合的长短句,定格、联章、配乐,而且配的是燕乐。宫乐是曲,燕乐是词。隋炀帝的《纪辽东》是词的源头。本人经十多年考证得出的这一结论,已得到诗词界认同。这就把词起源于中唐向前推到了隋,更重要的是,“丸都水”是集安丸都山城下的通沟河,史称“豆谷”,亦称“洞沟”。词的源头与长白山下的集安丸都山城密切相关!隋炀帝的二首《纪辽东》,就不仅仅是杂言诗,而是由长短句构成并配乐的词。作为“清歌”之诗或歌,这是一个凯捷的信号。而作为词,这是长白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为了传承《纪辽东》,我首次整理、规范了《纪辽东》词谱,全国的诗人创作了近3000首《纪辽东》,吉林人民出版社已出版收有1815首新作品的《纪辽东》专辑。《纪辽东》,已经成为长白山诗词流派的标志性作品。

符号具有抽象性、普遍性、多变性,因而可以使符号优于记号、超越信号。记号是凝固的,符号是动态的。信号是操作者,符号是指称者。记号注重外表印象,符号注重内在特质。记号是被动性存在,信号是客观性存在,符号是观念性存在。最重要的是,符号具有导引性、功能性的价值。人类正是由于掌握了符号的这个重要功能,才从动物的纯粹自然界升华到人类的文化世界。符号,伴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人,又是符号的人。人类社会和文化,正是借助于符号才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

  三、以标志性符号激励引导长白山文化及产业的发展

梁启超曾指出:“夫中国人与中国符号相习,宜过于习他国矣。”“符号简,记忆易”。以长白山文化作为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不是为着用来挂在嘴上喊的,而是要用于指导和引领长白山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进而促进长白山文化事业、长白山文化产业和长白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认识与认同长白山文化作为吉林文化标志的符号价值。长白山既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又是一座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长白山文化的符号价值,可以包括长白山的价值和长白山文化的价值。要全面、深刻地认识长白山的价值和长白山文化的价值。长白山具有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长白山文化又具有人文价值、历史价值、产业价值、社会价值等。各种以长白山、长白山天池、长白山江河等文化元素命名的企业、产品和活动,无一不在享用长白山文化这一资源和符号价值。

研究长白山文化,旨在弘扬长白山精神。长白山是吉林的骨骼、吉林的脊梁。要切实把培育、弘扬长白山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长白山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长白山是吉林的宝贵财富,长白山文化是吉林的文化品牌。应当研究什么是“吉林精神”。这种精神,应当是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同时,又能体现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

文化精神是一个群体在生活方式、社会行为模式尤其是价值观上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特质和精神品质。关键要弄清什么是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精神。长白山文化符号所蕴含的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长白山精神。换句话说,吉林精神,就是长白山精神。其本质是“自强不息、拼搏奋进、开拓创业”的优秀文化精神。

以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激励、引导长白山文化建设,就要增强吉林文化的精神支撑。坚守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当代人文精神,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发挥激励引领作用。自1993年以来,本人曾162次登长白山考察,每一个发现,都是新感觉。长白山以其久远的历史、苍茫的情调、人格的力量,传递给我们原始的神秘感、深厚的历史感、沉重的责任感,从而激励人们百折不挠、奋斗不止。在这方面,坚守尚不易,放弃当慎言。

长白山文化要与时俱进。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长白山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感召力。

是否有效地掌握和控制长白山文化符号,直接关乎国家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本国的目标,从而使本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必须有效掌握和控制长白山文化符号,防止丧失学术话语权,防止沦为法国思想家阿尔都塞所分析的“文化屈从体”

长白山文化进入省委、省政府工作决策,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新起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及各部门,都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切实推进《长白山文化建设规划纲要》。要整合资源,创新观念,落实措施,传承真知。六集高清纪录片《长白山》,是个有益的尝试。以高科技手段展示长白山独特的风采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尚属首次。它所传递的长白山文化符号的视觉冲击力,是全景深的、广角度的、震撼性的。二十二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长白山神韵》,也是成功之作,创作严谨,引人入胜。今年“两会”期间,省内外媒体对长白山文化的报道,盛况空前,值得肯定。长白山文化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是好现象。这时,专家学者和各种媒体,在升温的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性和准确性,力求严谨,尽量减少常识性、学术性错误,尽量减少硬伤,尽量减少大的遗憾。要尽量请真正明白的人帮助审稿把关,防止误导读者。

 

 

 

张福有,曾任吉林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副主任、白山市委副书记兼政协主席、吉林省社科联、文联(作协)党组书记兼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正厅长级)、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正厅长级)兼省社科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全委等职。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政协常委、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吉林省高句丽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员。著有《养根斋诗词选》、《诗词曲律说解》、《长白山诗词史话》、《高句丽王陵统鉴》等,辑笺《长白山诗词选》,斠注《历代诗人咏集安》,斠释《荡平岭碑记》,编著《长白山诗词论说》、《一剪梅情缘》等,合著《高句丽王陵通考》、《高句丽千里长城》、《百年苦旅》等,主编《长白山池南撷韵》、《江源毓秀》、《长白山文化论丛》14辑等,在长白山文化研究方面做出开拓性贡献。


1条评论诗友评论

全部评论